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儿童手表也会诱导消费,不要把孩子当韭菜_功能_家长_未成年人。

母婴育儿 2024-06-12 浏览(177) 评论(0)
- N +

▲一款儿童电话手表价格已经超过2000元。图/某电商平台截图

暑假来临,儿童电话手表销售火爆。据新京报报道,小天才、华为、小米等品牌都在积极争夺儿童手表市场,集体向多功能“碾压”。很多旗舰产品都在千元以上。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136亿元,到2023年已突破200亿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的“玩具”。儿童手表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青睐,也与信息时代的红利外溢有关,这本身无可厚非。如果能保持“定位”和“会说话”的初心,将是一款优秀的阶段性电子产品。但当品牌方开始拼命做加法,不断延伸功能,甚至诱导孩子消费,事情就有点扭曲和异化了。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儿童手表具有社交娱乐功能,导致“移动化”情况更加严重。有家长表示,孩子沉迷于儿童手表的朋友圈和微聊,每天花大量时间在上面,看手表,随时回手表信息。本来我尝试用儿童手表代替手机,让孩子不用分心。这样一来,儿童手表就具备了手机的一些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此外,儿童手表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的问题也让家长头疼。据披露,多款儿童手表装载了大量诱导儿童购买会员的软件。包月、包季、包月的价格不同,有的还预装了多个娱乐影音软件。今年5月,小天才儿童手表也陷入涉黄风波。这些都让家长担心。

儿童手表引发的“众怒”已经成为公众话题。新京报记者在黑猫投诉搜索中发现,关于儿童手表的投诉有2600多条,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应用手表诱导儿童消费等方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2023)》中也指出,儿童智能手表的部分广告和内置游戏内容隐含不良价值引导,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手表正越来越紧密地楔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亲密的“玩伴”。所以必须更仔细的审视和看待它们,不能再这样野蛮生长了。

目前儿童手表的安装软件需要家长授权,并且可以自动关闭。各大品牌也开发了防沉迷系统,家长可以限制儿童手表的使用时间、应用用途、流量、付费等。似乎只要管理到位,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

不客气地说,授权和额度都指向一种理想化的管理模式,但现实是,很多家长要么是精力和能力难以精准管理,要么是会和孩子有新的游戏甚至争执。

必须明确,儿童手表的使用者是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将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强调,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为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核实用户,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也指出,儿童手表厂商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在监护人控制应用中设置足够的功能,确保监护人能够适当控制儿童智能手表的具体操作,如交友、支付应用内费用、发送内容等可能涉及个人敏感信息或敏感内容的操作。此外,指南还对快捷支付、预充值、手表自动续费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归根结底,规范儿童电话诱导消费,正确使用后端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是要从前端“防患于未然”,即大幅减少商业和手机软件的预装,限制支付、续费、充值等功能,让儿童手表回归定位、通讯、时钟等基本功能。

商家需要记住,要赚孩子的钱,不能总想着怎么“促进消费”,把孩子当韭菜。他们应该站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角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来源:新京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