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容易出现“羊水栓塞”的五大高危人群需谨慎,如何预防最关键!_症状_常见病_死亡率

母婴育儿 2024-06-22 浏览(177) 评论(0)
- N +

很多人对羊水栓塞并不了解,因为它的发生率很低,可以说是罕见。平均8000 ~ 80000次分娩才会发生一例,但一旦发生,绝大多数病例都是突发性的,危险性很大。现在随着二胎放开,大量高龄产妇怀二胎,羊水栓塞也呈上升趋势。所以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羊水栓塞,哪些人群容易发生,如何预防!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时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羊水栓塞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破膜时,也可发生在分娩后,多见于足月分娩,也可发生在中期引产或刮宫时。多数病例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80%。

羊水栓塞发生迅速,患者往往在检查前就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大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往往有一些前驱症状,如畏寒、烦躁、咳嗽、气短、发绀、呕吐等。如果羊水侵量很少,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比如羊水量浑浊或较大时,典型的临床表现相继出现。

展开全文

1.呼吸循环衰竭:根据病情可分为暴发型和缓慢型两种。暴发型为前驱症状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急性肺水肿包括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消失。少数病例仅一声惨叫就死于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呼吸循环系统慢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直到产后出血、凝血出现才确诊。

2.全身出血倾向:部分羊水栓塞患者经抢救后度过呼吸循环衰竭期,随后出现DIC,表现为粘膜、皮肤、针眼出血、血尿等全身出血倾向,血液未凝固。但临床上部分羊水栓塞病例缺乏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发病为产后不可控制的阴道出血,容易被误认为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3.多系统器官损害:该病所有器官均受损,肾脏是除心脏外最常见的受损器官。由于肾脏缺氧,出现少尿、无尿、血尿、氮质血症,可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患者脑缺氧时会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症状。

1.高龄女性:高龄女性,即35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较高。年龄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2.胎膜早破:胎膜早破会造成胎膜与宫颈壁快速分离,宫颈黏膜血管扩张、损伤,羊水进入母体引起羊水栓塞。3、死胎:一旦发现死胎,必须立即就医。在子宫里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羊水栓塞。

4、胎盘早剥:胎盘早剥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也容易导致羊水栓塞。5、多胞胎:孕妇多次分娩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生了三四胎的女性。分娩越多,羊水栓塞率越高。

羊水栓塞虽然可怕,但是如果能引起重视,是可以有效预防的!1.人工破膜:不同时进行剥膜,减少对宫颈管小血管的损伤。2.在子宫收缩的情况下,不对产妇进行人工破膜。3.如果是剖腹产,手术中医生在刺破羊膜之前,一定要保护好子宫切口上的血管。

4.产妇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于宫缩素的应用指征。5.如果发生不幸,出现死胎、胎盘早期剥离等情况,一定要严密的观察,防治出现意外。6.避免产前产中损伤,子宫破裂、子宫颈损伤等情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