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如何将4000电商近视矫正产品的虚假宣传“隐藏”到海报广告中?

母婴育儿 2024-06-06 浏览(273) 评论(0)
- N +

2023年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相当于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也成为高流量业务。

眼罩、脉冲护眼仪、叶黄素胶囊、全光谱灯、视力矫正眼镜...打开购物平台搜索近视防控相关产品,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品类。在产品提问区,最常见的问题是“这是智商税吗?”“能降低度数吗?”

虽然消费者担心商家的促销活动,但上当的人并不多。我许下了“降低度数”和“逆转近视”的承诺,并在花了很多钱后愤怒地抱怨——“我花了差不多2万元治疗近视,但我的视力没有改善,反而下降了”“在给我的孩子戴上声称降低度数的功能性眼镜后,度数增加了125度”。

早在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开展了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违规宣传的专项整治行动,强调“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无法治愈近视”,禁止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

该报记者发现,三年后,许多近视防控产品在营销中被“擦边球”。商家为了规避电商平台的文字审查,将涉嫌虚假宣传的描述植入产品封面海报。

虚假宣传隐藏在海报中:承诺“终身观看”和“回归5.0”

目前在各电商平台搜索时,“近视治愈”“近视康复”等关键词已被平台封禁,查不到任何结果。

然而,记者在各电商平台上以“近视改善”“近视矫正”等关键词搜索后发现,这些产品名称与宣传海报大相径庭。单看产品名称,并没有明显的夸张,只有少数提到“回归5.0”“戴上眼镜”等夸张用语。宣传海报是另一个故事-未经授权使用名人肖像代言,彩色粗体字,使用前后近视照片的对比,以及100%治愈近视的承诺...海报已经成为逃避电商平台监管的漏网之鱼。商家使用难以监管的方法制作广告来吸引眼球。

从违规营销宣传典型案例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监管通知来看,近视防控产品的不合规宣传主要包括夸大疗效、保证治愈率;技术术语的模糊使用混淆了概念;未标明专利号和型号,但声称具有专利或特殊功效。

根据上述标准,记者以“近视改善”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共收集到4800件相关商品。其中,眼贴类产品占比为56.5%。眼罩是最重要的近视防护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近视防控产品无需登录,前30页几乎都是吸引眼球的产品,每个页面吸引眼球的产品平均占比可达69.1%。

投诉的产品无效,眼底病变严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近视防控产品的投诉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用户提到使用产品后出现副作用,损害了他们的健康。其中,许多消费者抱怨使用眼贴后出现眼部炎症、皮肤病甚至眼底病变等症状。在所有关于身体不适的投诉中,由眼罩引起的皮肤过敏、视力下降和眼睛受伤的数量最多。虽然不全是对儿童护眼产品的投诉,但相关产品的危害可见一斑。

虽然近视防控产品不断被仿冒,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消费者担心产品不合格和无效。所以一些产品发布专家推荐、专利证书和获奖证书等信息来证明它,试图通过这些信息来突出自己的安全性,但仔细搜索和查询后才能发现根本没有药品批准文号或医疗器械资质。

以功效宣称可以回缩眼轴恢复视力的视觉机为例。商家客服给不出医疗器械的批号,但为了证明产品的合规性,出具了质检报告。然而,上面的产品名称是“LED光谱美容仪”。但在客服口中,无论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只要坚持使用,近视都是可以改善的。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索要了一款护眼设备的检测报告。报告上的产品名称与产品推广页面和客户服务说明中描述的功能描述不符。

其实专利证书、医疗器械资质和药品批准文号不是一回事。专利认证只是对药物或其生产方法和成分组合的创新性法律保护,确保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享有专有权。但是,专利认证不涉及药物或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保证。然而,在购买时,买家可能不清楚这些产品的概念,因此在言语上被商家愚弄。

被忽悠后,消费者觉得电商平台没有尽到应有的审核责任。涉及虚假宣传的近视防控产品投诉中,77.22%是对购物平台的投诉,对个别商家的投诉不多。

根据国家医疗产品管理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注册号和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还要求相关企业在网络销售产品时,应在页面上明确显示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证明,并以文字形式显示编号。

求医问药,尽力矫正近视的家长。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为36.7%,初中为71.4%,高中为81.2%),较2021年(52.6%)下降0.7个百分点,较2018年全国近视调查结果下降1.7个百分点。

虽然近视率较往年统计数据有所下降,但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设定的2030年目标仍有较大差距: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初中生的近视率需要降低11.4%,高中生的近视率需要降低11.2%。防控青少年近视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说到每一个有近视孩子的家庭,都已经走上了与近视作斗争的漫漫长路。而且这条路坑坑洼洼。从验光配镜到后续预防度数增加,真的很难完全不踩坑。

一位小红书用户分享了孩子6岁确诊近视后防控近视的全过程。因为他执着于不让孩子在太小的时候戴眼镜,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他在矫正近视的治疗上花费了24000多元。

把所有费用加起来后,她说:“如果发现近视,第一时间要戴眼镜,不能顶撞。改善光源和多做户外运动可能需要花费1000多元来控制。请把我当成一个教训。这是我用很多钱买来的经验。”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5月31日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框架眼镜是最简单、最安全的矫正设备,近视儿童应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指南》还肯定了具有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对儿童快速近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家长最怕的不是多花钱,而是错过防治孩子近视的最佳时机。《中国青年报》一项关于近视防控虚假宣传的调查数据显示,77.4%的受访家长担心给未成年人和家长造成误解,相比之下,48.0%的受访家长担心缴纳“智商税”和多花钱。

该指南提到了许多预防近视的可靠方法,包括限制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保持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倡导儿童从学龄前开始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现有的课业压力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不仅体现在学校课程中,还体现在课外班、作业和考试中。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家长们不愿错过孩子视觉可塑性强的年龄,迫切希望找到快速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因此,虚假宣传的护眼产品很有市场。商家利用家长的焦虑和无助,通过夸大宣传和打出各种口号来吸引家长购买,以确保治愈和奇效。家长被“智商税”产品忽悠,更多是因为焦虑和无奈。

只要有一点机会,市场上的乱象就不会停止滋生。平台在产品资质监管和打击虚假宣传方面负有“把关人”的重要责任。

原标题:4000款电商近视矫正产品虚假宣传如何“隐藏”成海报广告

标签: